數位人文學研究群協助
慈濟基金會、靜心中學發展數位
人文理論與實務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google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

數位人文學研究群協助
慈濟基金會、靜心中學發展數位
人文理論與實務

本中心為高教深耕計畫補助之特色研究中心,除研究外也肩負大學社會責任(USR)的使命,立基於人文學術,盡顯此一領域有別於理工科系對社會的貢獻。其實,人文學科未必自外於「產業界」,舉凡和社會企業、在地宮廟教堂與相關宗教組織、學校、社區大學的合作,均可視為另一種型態的產學合作,落實「在地臺灣華人」為具體研究與教學場域,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與社會實踐,將學術貢獻普及於社會大眾。

數位人文學研究群透過數位人文技術培訓與技術轉移與慈濟基金會、靜心中學等社會團體、教育單位協力合作,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中心助理張鐘為慈濟文史處同仁介紹中心開發之數位人文平台工具

1.     慈濟基金會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工作坊

本中心研究員陳志銘教授與資訊助理張鐘等人受慈濟基金會之邀,於2020年8月28~29日至花蓮靜思精舍舉辦為期兩天的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工作坊,為慈濟文史處的職員針對數位典藏理論與實務、數位策展、數位人文平台發展與應用等三個面向進行培訓課程,並分享本中心近三年所發展之數位人文平台與數位人文工具開發之經驗,協助對方建立其數位人文與數位典藏平台,並達成合作發展「慈濟多寶塔人物典藏資料庫」、「慈濟法髓觀點變遷與階層式主題工具」共識,此工作坊可做為中心開發之平台技術轉移至民間團體之案例。

本中心研究員陳志銘與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之合影

2.     靜心中學數位人文工具輔助探究式學習課程計劃

本中心與台北市靜心高中歷史科合作發展課程探究學習模式,並使用本中心發展之「羅家倫先生文存數位人文平台」與「觀點變遷與年代劃分工具」輔助學生進行歷史探究學習活動,希望有助於學習者以不同的觀點以及視角了解欲探究之「歷史考察」問題,同時增進學習者對於歷史文本和脈絡的解讀與探究能力,結果顯示高學習成效的學生較願意使用數位工具輔助探索相關歷史議題。本計畫藉由人文學科專題方式,搭配數位分析工具,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及思辯能力,可作為各界有興趣進行數位人文教育課程之研究者、教師等示範課程。

課程獎助生陳勁佑向靜心中學學生解釋羅家倫先生文存數位人文研究平台之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