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紀錄 〗
〖 跨文化哲學講座系列 II 〗
⊙ 時間:2018.9.28(五)p.m. 4:00 ~ 6:00
⊙ 地點:政大百年樓哲學系圖書室
✥演講題目:《老子》中全「天下」的政治秩序的構想—基於馬王堆帛書《老子》、郭店楚簡《老子》、北京大學簡《老子》
✥主講人:池田知久(Tomohisa Ikeda,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東方學會理事長)
✥與談人:林啟屏(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9月28日池田知久教授在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圖書室演講其研究——《老子》中全「天下」的政治秩序的構想。現場與會者包括政大中文系林啟屏教授、哲學系馬愷之教授、王華教授、詹康教授,以及各個系所研究所學生。
池田教授宣布他的新書——《老子思想新研究》,馬上要在北京出版了,相關的討論也會更具體地在他的新書中論述。《老子》的版本問題是池田教授長期研究的重點,對於《老子》一書,他指出其版本問題非常複雜,目前已知的部分有三個版本,分別為:郭店版本、馬王堆版本、北京大學簡版本。透過內容、文字的比較,池田教授開宗明義其所得出的結論:《老子》一書不是一個人寫的,而是集成的。
他認為《老子》中提倡的「身」、「家」、「鄉」、「邦」、「天下」的五大範疇,其實也存在於儒家《禮記・大學》中列舉的「身」、「家」、「國」、「天下」四種分類。將「身」、「家」的倫理視為根本的課題,將「國」、「天下」置於後,顯然是春秋戰國以來儒家的特有思想,如《論語》中就採取這樣的觀點。可見《老子》的作者無疑知道這四大分類,而且此書顯然是受影響的模仿之作。但是《老子》所批判的政治秩序,和儒家有所不同,而且正好相反,老子更關心的是「天下」的狀態和治「天下」的方法。
政大中文系林啟屏教授將池田教授的演講,大致上歸納為幾個基本想法:第一,按照池田對於出土文獻的解讀,《莊子》和《老子》成書的先後次序,具有反轉的可能性,如錢穆就採取這個觀點。第二,《莊子》應該先於《老子》。雖然目前學術界認為是《老子》先,但是並不排除其成書可能在《莊子》之後。第三,依據今天出土的文獻,《老子》一書可能不是完整的定本,而是不同章節的單行本,當代發現的版本可以作為這種主張的證據。最後,林教授指出池田教授認為《老子》第五十四章前半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內容,後半是非常個殊的、具有針對性的政治觀點。這一點林老師提出相應的挑戰,他認為前半部分處理的是實現原理的問題,而後半則是結構原理的問題。後者似乎不必然需要有批判、針對的對象。因此將後半部分認定為針對儒家以來的政治觀點,這可以再商榷。
馬愷之老師提問,按照池田的觀點,《老子》內部似乎有張力、有融貫性的問題。詹康老師則提問,若是認為「總體性」之外又有「個別性」的道,回到理解五十四章,以家觀家為例,不知老子是否容許在「道」之外,另有個殊的存在。
在自由問答時間,來自政治系的同學提出兩個問題,第一,他詢問池田教授在思想史的用意上是不是要找到連結儒道的方法?第二,池田教授的研究究竟是要整理古代的歷史問題,還是反省現代社會問題?池田教授非常讚許這樣的問題,他認為其實認真對文獻進行研究,才是汲取養分回應現代社會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