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適伴行 安寧療護的護理經驗」工作坊由花蓮慈濟醫院護理部王淑貞副主任擔任主講人,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彭榮邦助理教授擔任與談人。透過護理與心理之間的跨領域對話,將護理人員於安寧療護現場中的價值與困境帶入工作坊參與者的視野,展開進一步的討論與思考。
「同樣面對病人的死亡,照護目標的差異——「期待病人復原」 VS 「讓病人舒適的離世」——帶出了截然不同的照護方式與經驗:在加護病房中,照護以心電圖、血壓計等許多儀器為基礎,透過監控與維持儀器數值的穩定來定義照顧的好壞,較不在意眼前的病人長的是什麼樣子;相對地,在安寧病房中,護理人員在乎的是病人身體有沒有躺的正、臉有沒有洗乾淨等關於舒適度的細節,以讓病人保有尊嚴為核心精神,去進行對於「人」而非對於機器的照顧 。從加護病房跨到安寧病房,王淑貞發現,「照護,其實是可以很美好的」。
在這樣的「柔適照護」之下,病人雖然帶著病痛,卻仍能保有作為一個人的能動性,展現他們對於身邊重要他人的牽掛,並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裡,透過行動延續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王淑貞分享了幾段在慈濟醫院安寧療護的心蓮病房中,令她印象深刻的照護經驗——
【柔適伴行】:
臨終路上撐出一片溫柔所在 開顯生命的可能性(上):http://culturezine.ccstw.nccu.edu.tw/action/1779/
【柔適伴行】:
賦予醫療體系意義結構 回應安寧照護者的「悲憫疲憊」(下):
http://culturezine.ccstw.nccu.edu.tw/action/1780/
※進入C-Culture Zine:http://culturezine.ccstw.nccu.edu.tw/
※進入「創傷與照顧」系列:http://workshop.ccstw.ncc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