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大華人文化講座VI 【思維現象學】──11/27 第五場次演講公告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google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

🎯 政大華人文化講座VI 【思維現象學】──11/27 第五場次演講公告

🎯  政大華人文化講座VI ▪ 【思維現象學】

11/27 (週五)【第五場次】主題 :
三種 「基本思維模式」 : 「類比思維」、「指示思維」 、「演繹思維」── 記號學的證成

主講人: 陳榮灼(加拿大Brock University哲學系榮譽教授)
評論人: 王文方(國立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教授)
時間: 2020/11/27(五)上午 10: 00~12: 00
地點: 政治大學百年樓111室
報名 & 【政大華人文化講座VI】活動網頁: http://lecture.ccstw.nccu.edu.tw/brock/
本場次安排現場直播,敬請本中心臉書即時更新: https://www.facebook.com/nccuccstw

▍本場次摘要: 雖然現今眾多不同的類型邏輯可謂五花八門,但於最基本之層面只有三種類型的邏輯: 「類比邏輯」、「指示邏輯」 、「演繹邏輯」。這因為人類d的「基本思維模式」 只有三種類型: 「類比思維」、「指示思維」 、「演繹思維」。此並非一獨斷性的聲言,而係有一記號學(semiotic)的基礎。在證成此一宣稱上,可以回到美國哲學家Charles Peirce 所發明的 「記號學」 (semiotics as a theory of signs)。依 Peirce, 「基本記號」 (elementary sign)只有三種: (1) 圖像 (icon); (2) 指號 (index); (3) 符號 (symbol)。而於顯示中文作為象形文字首先屬於 「圖像性記號」,梵語首先屬 「指號性記號」,西方語言首先屬於 「符號性記號」後,我們可以進一步明白緣何華人的思維模式是 「類比性思維」、古印度佛教徒的思維模式是 「指號性思維」、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是 「演繹性思維」 ,從而理解到 「墨辯」是「類比邏輯」、佛家 「比量」 是「指示邏輯」 (indicative logic) 、而「形式邏輯」是「演繹邏輯」。這𥚃可以推出兩個重要的結論: (1) 「形式邏輯之普遍性」 (universality of formal logic) 一論點必得擯棄——– 雖然當今幾乎所有的西方學者乃至不少華人學者均持此調。當然,此並不是意謂非西方人便不懂「演繹性思維」 ,而係表示: 將「墨辯」 或 「因明比量」解作「演繹邏輯」 或「形式邏輯」乃是錯誤的。 (2) 儘管當今日本佛學界因明學硏究大盛,此方面硏究人員不下於百人,但十分可惜大多是偏於文獻資料之翻譯,而未能究明其邏輯性格。這特別是見諸於其領航人之桂紹隆竟聲稱: 「因明比量」 為 「歸納法」 (induction)。 日本學者近年來低貶漢文佛典之大趨勢使得其硏究成果的價值大打折扣,這又可見一斑! 因而於了解古印度佛教徒的思維模式上,其水平固難及當年玄奘門下的窺基、神泰、文軌與慧沼等諸秀 ,乃至於在一些關鍵性概念的掌握上,在深度上還比不上近世之熊十力。但其實即使「不立文字」 之禪宗中人,早也懂得 「以手指月」之個中三昧! 當然,日人的用功認真態度、對原典資料之收集與語言上的嚴格訓練,都很值得稱讚!

中心官網: http://www.ccstw.nccu.edu.tw/
近期中心各群年會資訊:http://www.ccstw.nccu.edu.tw/sites/ccs2020ann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