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5月 23日 (星期四)⋅下午2:00 – 5:00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 百年樓 205教室
講者:自鼐法師(台灣佛教僧伽終身教育學會理事)
現任:
香光研究學院研究員
佛教僧伽終身教育學會理事
簡介更新:
佛教倫理的定義,至今並無最終定論。本講嘗試從佛教核心教義——「四聖諦」的內涵與實修,論證:「四聖諦」可作為佛教倫理的理論與實踐的參照。 首先,分析「四聖諦」和「癮」的關係。「四聖諦」是佛陀證悟的精華,也是弟子們證悟前必須體證的內涵。四聖諦(苦、集、滅、道)蘊含兩種因果關係:「集」是「苦」的因;「道」是「滅」的因。這兩種因果關係,破解了兩種追求快樂的極端:縱慾和苦行。這兩種極端,可說是所有「癮」的原型。
接著,探討當前醫療界運用「念住禪」(sati-paṭṭhāna)在「物質成癮」(如:菸、吸毒)的內在運作。最後,論證「四聖諦」中第三諦「道諦」的八正道,蘊含的「戒、定、慧」三個面向,能夠對治不同層次的成癮。最後,本講呼籲:當代佛教有義務將全球化所帶來各種挑戰,納入實踐佛教倫理的範圍內,以成就佛教對當代文化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