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倫理與文化講座】第四場 入世實踐中的超越性:以公民佛教作為救贖?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google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linkedin

【佛教倫理與文化講座】第四場 入世實踐中的超越性:以公民佛教作為救贖?

時間:5/15(三)15:00~17:00
地點:政治大學百年樓211教室

講者-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丁仁傑研究員

研究專長:宗教社會學、社會心理學、質化研究、社會運動、組織社會學

[以下為丁仁傑研究員所提供之摘要]

「人間佛教」最先發自於全球文化帝國主義壓迫中,中國漢傳佛教菁英界的倫理學上的期望,但這個理論性與倫理性層次的課題,在當代台灣,在佛教構成體社會心理基礎的轉變、國家與地方關係的改變、以及菁英與民眾共存模式的改變裡,它產生了自己的道路,也發生了各式各樣的人間佛教。傳統佛教曾過度妥協於超越性與現實性的並存,以致於喪失了鮮明的倫理取向與立場。公民佛教,希望能打破倫理因襲主義,以建立新的倫理取向為出路。新的倫理取向以人權和社會平等為出發點,但必須以尊重市民社會的民主程序與架構為原則。不過,當佛教與現代社會組合模式特有的一種入世性格相結合,這成為信徒通往救贖的兩難困境,也是佛教徒救贖藍圖全面重繪的開始。佛教倫理與現代市民社會的匯通,已成為當代佛教菁英所必須面對的最迫切的課題,也是追求將佛教價值引入現代社會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