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文化在東亞傳統文化信仰中佔有重要地位,實踐遍布海內外各地,影響深遠。當代東亞養生文化普遍,本研究計畫結合傳統養生文化,並致力於探討當代養生文化的各個面向,透過東亞各地區養生文化的觀察與研究,體現社會現象背後中華文化的底蘊與普世性。
本論壇預計舉辦四屆,首屆論壇由國立政治大學為主辦方,謹訂於2019年6月28日舉行學術論壇,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進行學術討論,以「當代東亞道家養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為主題,探討養生文化與當代社會之結合與貢獻。
2019年6月28日
星期五
政治大學
百年樓330111演講廳
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老子書院
上海道家養生學會
三浦國雄 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名譽教授
加藤千惠 日本立教大學心理藝術人文學研究所教授
何建明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及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
李豐楙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榮譽教授
杜保瑞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金德三 韓國大真大學校創意未來人才大學教養教育院教授
高莉芬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野村英登 日本二松學舍大學非常勤講師
黄啓文 上海交通大學老子書院道家養生學會會長
鄭燦山 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謝世維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
小論所要舉出的,乃明代名叫「高濂」之人說編纂之《遵生八牋》這樣的書籍。 「遵」乃「遵法」之「遵」,有從順、順從之意思。因此,雖然「遵生」這樣的說 法究竟是指什麼並不很好理解,但應說的是不違背生命之法則、順從生命之自然的 方法的情況。無論如何,本書之以「養生」為主題之事實,卻是不可動搖的。 「八 牋」則為八章的意思。其八章之梗概和內容如下。使人感到震驚的是其廣大的「養 生」之範圍。
高濂的養生觀究竟是什麼樣的問題,從圖式性的概括之,「養神」和「養形」變 得統合起來。這種方法之目的,首要的是健康和長命,而非是不死。然而,健康長 壽本身卻也不是最終目標。對他來說,追求的是其內容、即所謂「質量」(品質)。 作為生活方式,拒絕做官,甘願過在野——通達文字、山林之隱逸生活。進而,在 這種山居生活之所謂沒有束縛的環境中,更追求著自己所嚮往的享樂的生活(快樂 主義者)。但是,亦有必要留意對於過度慾望部分地加以抑制。因為,儘管前提是 「養生」,但對慾望之過度的(解放)縱容,對於延命則是十分有害的。於此,不 由得會使人想起愉悅和快樂(用高濂的話叫作「怡」)的事情。無論是「養神」還 是「養形」,都是要避開「苦行」的。「生」一定得要快樂這樣思想,乃是他養生思 想的根本。籠統地講,「養生」和「怡生」,乃像一種「還流」。亦有將兩者合起來 而使用「怡養」一詞。因而,形成了——通過「養神」和「養形」,而保持健康和 長命,由此而帶來生活的快樂,從而更進一步增進了健康——這樣一幅構圖。「養 生」帶來了「怡生」,「怡生」又反饋著「養生」。總之,在不斷地循環作用著。這 種生命之「生」的現象,即意味著該構造全體就是高濂所言之「遵生」。
唐末到北宋成書的《靈寶畢法》與北宋成書的《陳先生內丹訣》,這兩本早期內丹書都説自己屬於鍾呂派的系統,都講究出神法(在內丹最後階段使丹脫離修行者身體的方法),兩本的成書年代不太相隔,可是,對身體的想法有很大的差別。《靈寶畢法》説,出神後,將身體寄託在山中,認爲脫離身體後才能超脫凡俗成爲「眞人仙子」。《陳先生內丹訣》主張,先煉丹出神後再把凡骨凡肉煉成仙骨仙肌,最後丹和身體共同昇天。
這些內丹書出現以前,已有內丹法的先驅,那些方法的目標都是丹和修行者的一體化,沒有出神的想法。當時願望不死的人探索另一個神仙世界,也把自己的身體看作一個完整的神仙住的小宇宙,就是壺中天,以到達身體壺中天爲目標。關於內丹修養的最後階段,從佛教的影響的角度來説明的人比較多,但將對身體的觀念置在中國思想史上考慮的話,也可以説,到了唐代之後出現了超脫六朝時代盛行的壺中天的觀念。超脫壺中天的想法,有可能是出現內丹的基本背景。
出神後,即超脫壺中天後,有的把身體留在後頭,有的帶著身體一起昇天,各內丹家所認爲的身體的去向並不一樣。這決不是小問題。我想考察一下當時超脫的思想和講究身體的傳統想法互相怎樣讓歩,怎樣融合。
本文之作,將針對道家老莊列三書中的養生之道作文本疏解與義理探討,老子之文,有氣功修練的基本觀念,重健康長壽,由河上公注老繼承之。莊子之文,有神仙修練思想,但精細度不夠,但也有後來的神仙道家發揮之。列子之文,有武功修練的意味,並講出了心法。本文之作,將針對三家之說予以建構並做對比討論。重點是,價值意識的修養心法,與身體修練的工夫心法,或有不同,或者相同,至於工夫心法要追求的目標,也是不相同,老莊列三型宜分別待之。
在本論文中, 論述了養生的現代解釋和在韓國的應用。 爲此, 首先考察了在韓國的養生研究和現實情況。 養生是關注逐漸減少的領域。 究其原因, 世界在變化, 養生的意義卻停留在過去。 強調需要基於這些情況對養護進行現代解釋, 在‘養生現代解釋’中, 以古代養生的意義爲基礎, 謀求養生的現代傳承。 特彆強調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和認識的改變, 養生要溫故知新。 現代人希望有新的養生方式, 這種側面的養生揭示了生活中各種不同的存在。
在‘養生的韓國適用’中, 以養生的現代性解釋爲基礎, 探索了韓國社會兩個方面應用的方向。 它與經濟相關分爲正面和反面。 積極的一面是經濟發展帶來的, 是人們遊刃有餘而產生的。 小確行, 享受當下, 在Well-Being, Well-Dying之類的東西中, 提到養生的現代要求。
消極的一面是, 爲了經濟上的寬裕犧牲和由此帶來的疲勞感, 成爲韓國社會的一大問題的自殺問題。 爲此探索了養生的適用。 長壽也很重要。 但是幸福快樂的生活也很重要。 隨著科學的發展, 現在長壽比過去長壽了, 我提到長壽的概念要從量變到質變。
宗教和思想要傾聽當代人的問題, 積極對此作出迴應, 並指明生活的方向。 在這樣的路上, 養生也不例外。
道教養生是一種具有現代宗教性的現象。中國自二十世紀後半葉開始高度都市化,家族與地方崇拜的瓦解、傳統制度性宗教的衰弱等等,造成修行的單位個體化,焦點轉向自身的身體。整體來說道教養生是相當個人化的自由選擇,以中國式實用主義為基礎,以效驗作為其特有標準。身體修練的效驗就是身體、心靈的明顯改善,是透過實證可以獲得的親身體驗。同時,民間領袖在當代養生團體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往往是具有特殊能力與魅力的人,有能力號召活動、組織鬆散的社群網絡。他們會沿用傳統道教的精髓,但不一定屬於傳統的道教派別。養生文化在冠上道教的文化符號後,增加其權威性,也確立其正統性,同時也避免落入非法的範疇,儘管不能進入到宗教合法市場,至少以一種傳統文化的符號象徵,以非宗教的型態在社會各層面上爭取市場。本文最後以四個案例,從微觀的角度,來觀察四種典型的煉養傳統,並反思當代道教養生的現況與發展。
筆者自2015/01/27開始,以宗教人類學與中醫養生學的視角,針對養生實踐的團體進行田野觀察。場域主要在兩岸三地的主要都市,包含北京、上海以及台灣。一方面探討華人養生的文化脈絡及其實踐的當代現況,一方面觀察及其與康復醫療的相關性與效度,迄今已超過四年的時間。在本研究框架裡,筆者提出一套「康復醫療方案」,並針對各類型病案進行實踐觀察,進而說明部分華人社會群體,以健康作為追求的「養生實踐」在文化的基礎與醫學的檢驗下,持續推進與轉向現代化的現況。
本次論文以「多系統萎縮症」的病案為例,據上述研究框架分為以下幾個面向進行論述:首先,闡述本康復醫療方案的內容,其中包含了中醫針藥、養生功法以及哲思方面的日常實踐;其次,針對「多系統萎縮症」進行說明,指出現代醫學的處境,以及目前中、西醫學的對策與效果;然後,在現代醫學檢驗的協助下,觀察病案在接受本康復醫療方案後,病案生理身體上症狀的改善,確認「康復醫療」的有效性,而這個結果,也正是這幾年田野紀錄「養生實踐」有效性的依據與證明;最後,筆者則進一步嘗試,透過養生文化的脈絡與本論文康復醫療案例的實踐過程,詮釋其間的當代性意涵。
時間 | 議程內容 | |||
08:30-09:00 | 報到 | |||
09:00-10:00 | 專題演講身體遊觀:存想、內觀與冥想的丹道與科學 | |||
主持人 | 演講人 | |||
謝世維 | 李豐楙 | |||
10:00-10:20 | 茶敘 | |||
10:20-12:00 | 第一場次 | |||
主持人 | 發表人 | 題目 | 評論人 | |
李豐楙 | 三浦國雄 | 養生法之種種相- | 蕭進銘 | |
加藤千惠 | 超脱的觀念與内丹修行者的身體觀 | |||
杜保瑞 | 道家經典中的養生之道 | |||
12:00-13:00 | 午餐 | |||
13:00-14:10 | 第二場次 | |||
主持人 | 發表人 | 題目 | 評論人 | |
鄭燦山 | 野村英登 | 近代日本喪失的“立身中正” | 高莉芬 | |
金德三 | 養生, 現代的解釋與在韓國適用 | |||
14:10-14:30 | 茶敘 | |||
14:30-15:40 | 第三場次 | |||
主持人 | 發表人 | 題目 | 評論人 | |
蕭進銘 | 何建明 | 道教養生與酒—從“酒仙”說起 | 金德三 | |
高莉芬 | 西王母與六朝仙道養生觀 | |||
15:40-16:00 | 茶敘 | |||
16:00-17:10 | 第四場次 | |||
主持人 | 發表人 | 題目 | 評論人 | |
高莉芬 | 謝世維 | 當代中國道教養生市場: | 何建明 | |
黃啟文 | 當代康復醫療與養生實踐初探- | |||
17:10 | 閉幕 |
時間:2019年6月28日(週五)08:30-9:00報到,9:00開場,預計於17:10結束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330111會議室
議程(v5/27):https://tinyurl.com/yyabsqja
主辦單位:
國立政治大學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中心
上海交通大學 繼續教育學院老子書院 上海道家養生學會
*參與人數上限60人,6月24日(至23:59)或額滿即截止報名。
*國立政治大學交通資訊頁面:https://bit.ly/2KOVIw0
*校園接駁公車時刻表:https://goo.gl/OQdCA6
*會議皆不提供論文集紙本
*現場供應飲水,請自備隨身水杯
*聯絡人:張靖委 y70187@nccu.edu.tw
02-29393091#62216